第21章一點 (28)
關燈
小
中
大
。此時一點,太子妃也是心領神會,倒是太子嬪養病,怕是還知道得不大明白,忙都細問了一番,徐循也就假借宮中傳說,半吐半露地說了幾句,太子嬪頓時就是慘然色變,半晌才黯然道,“皇後娘娘受委屈了!”
花花轎子人擡人,面子都是互相給的。現在在宮裏,皇後似乎天然就輸了郭貴妃一點面子,若是東宮這裏再恃寵而驕,不把她的吩咐當回事,皇後權威何在,怎麽打理宮務呢?不說別的,就為了這個,東宮也得把這件事重視起來。太子嬪終究是沒了話,怏怏地認可了太子妃的態度。三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情緒都不是很高漲。
貴妃這個位分,在楊貴妃以後,似乎就天然出於眾妃之上,國朝也不例外,高皇帝的成穆貴妃,文皇帝的昭獻貴妃,都是罕見地享受了庶母的待遇。不過,這兩個貴妃可都沒有兒女,而郭貴妃卻是連生了三子,她的長子,到現在都有十五六歲了。雖然因為避諱的關系,平時誰也見不著他,但聽說也是十分聰明伶俐,很討皇上喜歡的。
有些事,禁不起細想啊……
徐循回到自己殿裏,想想也是嘆了口氣,同李嬤嬤感慨道,“怪道都說妻不如妾呢,大婦難為,不論是皇後娘娘還是胡姐姐,心裏都得裝了多少事啊。”
皇後娘娘那說的是郭貴妃的事,太子妃娘娘說的是什麽就不清楚了,李嬤嬤嘿了一聲,“今日在永寧殿裏,那一位給氣受了?”
慈慶宮其實還不如重華宮大,各妃嬪也沒有偏宮住,都是住的殿,太子嬪住的正是永寧殿。
“畢竟都是穿過太子妃冠服的人了,這又是在宮裏坐轎,又是明著回嘴挑刺的……著實也是做得過分了點,胡姐姐多麽大度的人,到末了都有點笑不出來。”徐循搖了搖頭,“我趕緊著把話題給岔開了。”
李嬤嬤和趙嬤嬤對視一眼,都是搖頭咂嘴,嘖嘖地嘆息,“這宮裏現在也真說不上是有規矩還是沒規矩了。”
趙嬤嬤說得更透了點,“一朝天子一朝臣啊,太子嬪的好日子可不就眼看著來了?現在怕都還是好的,再往後等她瞧明白了,膽子也大了,還指不定要怎麽爬到太子妃頭上拉屎——”
徐循看了她一眼,趙嬤嬤竟不敢往下說:幾年前,還是她教導著徐循為人的進退道理,可如今,這個太子才人一眼掃過來,趙嬤嬤心裏都有點發毛……自己剛才,是有點過分了,雖然是私室密談,可這話對太子妃,的確是有失恭敬。
徐循卻沒有追究趙嬤嬤的失言之罪,她自己也嘆了口氣,“再怎麽樣,那也是正妻,大面上也得過得去吧……再說,大哥在嫡庶上還是能分得清楚的,只是日後,孫姐姐不必和從前那麽小心了是真的。”
皇爺去世,對太子嬪的確是重大利好。今日郭貴妃所受的破格待遇,日後指不定原原本本也要在她這個被預定了的孫貴妃身上重演一遍的。徐循還好,這句話說了也就是說了,李嬤嬤和趙嬤嬤心裏卻到底有點酸楚,李嬤嬤撇了撇嘴,“身子不好,這都是空的。就那個弱不禁風的樣子,還指不定怎麽樣呢。貴人也不必多想了,您這幾個月要休息,正好也趕上了大行皇帝的孝。等出了孝,您也就安養好了,以您的身子骨和寵愛,日後要什麽沒有?孩子都有過了,可見您也不是沒這個緣分。”
這話倒的確說到了徐循心底:孩子雖沒了,但卻起碼證明了一點,她徐循並不是不會生。再想到貴太妃曾和她說過的那個判詞,她心裏也是模模糊糊有幾分向往。孫玉女的病,要養好看來也難,沒有孩子,一切終究都只是鏡花水月,不論殉葬的事什麽時候被廢,她都得做好準備,先把身體給安養好了,子息緣分才能跟著來不是?
徐才人握了握拳頭,在心底給自己鼓了鼓勁兒,面上卻沒有對李嬤嬤的話做出什麽回應:不是剛入宮什麽也不懂的時候了,有些事大家心裏明白就好,也不必說得那麽穿……
且不說太子宮各妃嬪們的心思,只說新科太子爺吧。好容易從熱孝和政務的漩渦中稍稍掙出了一點空閑,正想和嬌妻美妾們多多聯系一下感情時,太子爺卻愕然發現——慈慶宮裏所有宮殿的大門,都對他牢牢地關死了。
☆、下棋
太子妃是個謹守禮儀的,身邊跟從的侍女們也多,太子自然不會找她去暗中挑戰一把禁忌。孫玉女身子骨弱,生個孩子生到現在都還是嬌怯怯的。何仙仙和徐循之間,徐循因為剛流產,雖然休息了幾個月,但太子心裏還存了一份忌諱,遂直接去找何仙仙。何才人覺悟高啊,把太子妃的命令一轉達,請太子去尋太子妃說話,便端出一盤瓜子來問太子磕不磕。
守孝期間,那些伺候臨幸的中官等肯定是都改了差事的,太子這一陣子又少進內宮去看望母親,忽然知道此事,也有點當頭一棒的感覺。尋思了半晌,欲去尋孫玉女說話,走在路上聞見藥香,也就沒停下來,順著這條甬道走到了徐循居住的清涼殿裏。
徐循的身子骨雖然是大好了,但守孝期間也沒有游樂的機會,東西苑再好都不能去游幸的,剛過去的那個年,宮裏也是冷冷清清的,都沒有聚在一起吃飯。她得了閑便在屋裏讀經祈福,太子來的時候正念《無量壽經》呢,這倒是把太子的迷思給勾起來了。“這本經書,還是文皇帝賞給你的吧。”
“正是,守孝無事,又怕做針線壞了眼睛,多背點經、看點書也是好的。”徐循含笑說,“等宮裏的廟建起來了,還能時常去上香呢。”
這禮敬佛祖也要分人,大臣對佛祖的信仰太虔誠不是什麽好事,但妃嬪信佛,卻可修身養性、陶冶情操。再加上人走茶涼,現在宮裏還惦記著文皇帝情分,讀《無量壽經》的人,肯定也不多了。太子可以保證,徐循那就是東宮的獨一份兒,他心底一下暖洋洋的——畢竟是親爺爺,從小帶到大,寵縱異於眾人,雖然也有矛盾,但比起別人,他和文皇帝的感情肯定要更深一些的。
再想到徐循從前多次勸誡他別和文皇帝置氣的情景,他的眼神越發柔和了,和徐循說了些家長裏短的事,便道,“在宮裏守孝,也是無聊,得了閑可去兩苑閑走走,只要不是騎馬打球,也沒有人會多說什麽的。”
徐循忙道,“這卻不能呢!”
太子有點不高興了,“熱孝一過,諸兄弟哪個不是各尋由頭出城去散悶的?就他們行,我們不行?”
多年來的規矩,皇帝的兒子,一般都是即位封王,但並不就藩,等到新帝上位以後,再開修王府的。太子那七八個弟弟,現在都在宮裏住呢,兄弟感情也算得上融洽。
徐循多少也算是知道點因由,話不敢說得很明,囁嚅了幾句,只好推到皇後身上,道,“這是娘娘的嚴令,依我看,咱們既然是東宮,那就和諸王不同,有些禁,別人犯了沒什麽,我們可不能犯。”
提到皇後,太子眼神一閃,徐循見了,不免在心底關心起他近日入宮請安的次數來。不過,她素來不在這些上頭留心,就是要整理,也沒有這個記性。
但太子畢竟是不再問了,也不知是認可了徐循的理由,還是到底有些心虛,他半點太子樣子沒有,癱在當地微微皺著眉頭,沈思了一會兒,才道,“果然,這太子難為,不順心的事,真是一樁接著一樁。”
徐循自然要洗耳恭聽,鼓勵太子說下去,太子看她一眼,倒也沒瞞著,“就是遷都的事唄!都遷來幾年了,萬事好好的,北方防務,也是提高得立竿見影,現在又要往回遷!除了照顧爹的性子以外,有什麽好處麽?”
太子久住南京,對南京的氣候比較適應,也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兒。不獨他,二十多年了,那些皇親國戚哪個不是如此?就是大臣,也多有嫌棄北方貧瘠的,這件朝野間的大事,徐循也一直是知道始末的,只是不料太子居然這麽有看法而已。
入宮這些年,東宮所受的委屈,徐循一直都是看在眼裏的,現在太子居然在這麽重要的事上要和他爹對著幹,徐循的眉毛立刻就擰了起來。太子看了也有點興趣,“有話就說吧,難道你屋裏還會有錦衣衛、東廠一流的人物?”
徐循也就放膽直言了,“我記得從前文皇帝時候,為了這個遷都,死了好些人吧?這麽大的事,皇爺肯定有他的考慮,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您雖然是儲君,可也還有個儲字不是?皇爺下發的詔令裏,讓你管了庶務,可沒讓你管國事……”
這話說得有點明白粗俗了,太子的臉色頓時一變,他輕輕地拍了拍桌子,徐循便忙在炕邊跪下了,“賤妾妄言了,請殿下恕罪。”
這幾個月,太子的確是忙得不能著家,很多事,未免減了幾分思量,現在聽徐循一說,仿佛有一柄刀戳進心口似的,不但痛楚,而且還帶來了驚人的涼意。他的眉頭,禁不住一下就擰了起來。
思忖了一會,再開口時,卻是從風馬牛不相及的地方開口,“這份詔令,誰告訴你的?難道你也能讀到不成?”
徐循沒有瞞著太子,“是去坤寧宮請安的時候,聽了一嘴巴皇後娘娘和太子妃娘娘的抱怨。”
後宮雖然不能幹政,可張皇後卻是例外。皇爺體胖,有時候力氣不繼,國事也有托付給皇後和太子的,雖說看似是重用外戚,但這裏面的彎彎繞繞,不是局中人也琢磨不出來。
太子聽了皇後這句話,眉頭越發擰深了,出了半日的神,才問道,“還有什麽事,是我應該知道,又沒有知道的?”
徐循眨了眨眼睛,一時沒答話,太子看了,倒笑起來——徐循要答得順暢,那才真的需要提防了。
他修改了自己的問題,“最近宮裏都發生了什麽事?”
徐循這才掰著手指,一件件地把宮裏的事告訴給了太子知道,太子聽得也很用心、很淡定,看來,是完全不為宮裏的瑣事所動。就是聽說了封爵的差別,也不過是不以為然地挑了挑眉毛,笑道,“順水的人情而已,若非永嘉祖姑姑一直給兒子爭位,也用不著耽擱這麽久。”
畢竟,貴妃的家裏人封爵還是很罕見的,皇帝若是新設爵位,免不得要受禦史的參了。甚至在內閣那邊被冷遇了也不是不可能的事——這是要給後代開壞頭啊。至於覆爵,那畢竟是巧合了,後人要援例都難的。
“可皇後娘娘未必如此想……”徐循是站在皇後娘娘這邊的,兩個人鬥了幾句嘴,太子投降了,“既然如此,那我明日就進宮給母後請安吧。”
自從太子妃把他服藥的事捅到了皇後跟前——且還是不明不白地知道了此事,太子在太子妃那裏可是沒有服藥的習慣。太子和太子妃說話,就平白多了幾分不自在,至於太子嬪,身子弱、心思重,雖然腦子好使,但架不住動不動就要躺在床上不能起來。太子也不好去分她的心思,現在和徐循說了幾句心底話,倒覺得寧洽得很——徐循雖然依舊還是笨笨的,可卻並不能說是不機靈。他的心思,就隨著徐循說的話,游蕩到了朝政上,好半晌才回過神來,想到了自己過清涼殿的原意。
既然皇後都發話了,幾個妃嬪肯定不敢違逆她的命令,太子打量了徐循幾眼,還沒說話呢,徐循已經道,“您身邊的青兒、紫兒,也都被我們吩咐過了。”
連這條路都給堵死了,看來,這個守孝,是真的要逐條逐條地對應著《禮記》來。太子沈了臉思忖了一番,方才悻悻然道,“罷了,那就聽娘的吩咐吧。”
終究是難得回妻妾堆裏一趟,也不願意就走,擺開了棋盤要和徐循下棋,雖然沒彩頭,但卻也很容讓徐循。一下棋就下了一個多時辰,下得徐循趕他了,“不知道的人,還以為咱們在屋裏都做了什麽呢。傳出去被皇後娘娘知道了,又生誤會。您倒好,我可要難做人了。”
太子也是無奈,只好回身出去了,好在他帶來的下人也不少,兩人做了什麽外邊人也知道個大概,此時走,當不必畏懼謠言。徐循親自將他送到門口,想了想,笑道,“以後您要再想下棋,便來找我吧,做別的事,那可不成。”
這番話,看來是很義正言辭的拒絕了,太子聽了,也是正正經經地點了點頭,眼底閃爍著的一點笑意,只有徐循能看得清楚。
說是守孝,也不至於就男女隔絕了,太子還是經常進來陪幾個妻妾說說話,也看看他的三個女兒,在徐循那裏,最多盤桓一個時辰,便告辭出來,且夜間必定獨眠。這種守禮的行事,博得了宮內宮外一致的讚揚,倒是把他的幾個弟弟,襯得有點跳脫不堪了。
不知不覺間,幾個月便過去了,這幾個月裏,孫玉女能起床行走了,看似已經是恢覆了不少健康。何仙仙和太子妃的病也都有了不同情況的好讚,一眨眼便到了春暖花開時候,這時,朝廷裏也定下了一件大事——
皇爺終於下定決心,要把都城遷回南京了,而且他還打算把這件事交給太子來做。
作者有話要說:大膽的小循!
☆、驚變
遷都是樁大事,下詔以後,可以預料到的就是一系列的搬遷活動了。各種衙門當然不能沒頭沒腦地就這麽過去,太子回去,和從前他還是太孫時候一樣,也是要監督人員檢修原來的南京皇宮和六部衙門的。不過,因為遷到北京來還沒有多久,南京那邊也還留有人口,工作量比起幾年前應該是要小得多了。
距離文皇帝去世已經有九個月了,徐循也收到了一點風聲,好像二十四衙門已經開始操辦選秀的事了,只是辦得比較低調而已——說起來,這一宮縞素的時候,若是大張旗鼓地選秀,的確也是讓人覺得怪怪的。皇帝和皇後心思不同的事,也是越來越明顯:雖說天子守孝以日代月,但還有個心喪三年的說法呢,先帝去世還沒有幾個月,就張羅著要選秀,這肯定是皇帝的主意了。皇後本人,對兒子的要求都那麽嚴格了,難道還能特別對丈夫網開一面地讓他去納新?只是三從四德,皇帝既然打定了主意,她也不便多說什麽罷了……
也是因此,當她收到通知,得知自己有份隨行的時候,也不是很詫異了。——這個命令,是皇帝本人下的,兒子要在他的命令下出公差去了,豈能少了人照料?雖然最近,皇帝經常管教太子,但畢竟父子情分擺在這裏,太子的待遇在諸子之間,也還是出類拔萃的。
既然要人隨行,而太子嬪身子骨又弱,徐循身為太子宮裏最健康的那個妃嬪,又有隨行到北京的殊榮,得到欽點也是不足為奇了。幾個嬤嬤也都是駕輕就熟地給她準備行囊——因是回南,又是夏天,還在守孝,東西也帶得不多。倒是太子,開始辦差以後,身上就不穿白孝服了,只以深色素服為主,他的衣服還比徐循要多些。
既然要走,怎麽都要去給皇後請安的,徐循過去的時候也有點尷尬,倒是張皇後表現很淡定,還囑咐徐循道,“你身上還帶著孝呢,荒唐也別過分了,還是要以照料大郎起居為主。”
這番話說得輕巧,徐循聽得卻是冷汗潺潺——那到底是荒唐還是不荒唐?萬一荒唐出個孩子來算誰的?
反正上司是已經發話了,接下來該怎樣做,皇後也不可能吩咐得太仔細,就得看徐循自己參詳了。終究這幾個月內,太孫也不可能完全禁欲,下棋用的是手上功夫,徐循三兩次裏也有那麽一次,手指中捏著的不是棋子,而是別物。——不過不管怎樣講,這最後一步她還是始終未給太子突破的,相信餘下三個姐妹裏,除了太子妃應該是真的完全沒和太子那什麽以外,其餘兩人,即使有點小動作,應該也是和她一樣,還守住了最後的防線的。
現在,皇帝也把自己的態度表示出來了,皇後娘娘也松了口,徐循該怎麽做似乎也很明顯了。只是這麽做,終究要冒點風險,起碼若是荒唐出了個孩子,這孩子頭上一輩子都有烏雲了,光是走在那裏,就是太子孝期行房的證據……
也所以,當太子在船上把徐循給摁倒的時候,徐才人是有點糾結的,到底該不該放縱太子做到最後一步呢?這事的風險和收益實在是有點太難預估了。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徐循今年也是二十剛出頭的年紀,正是花樣妙齡,身子也是慢慢地成熟了起來,雖說這幾個月間她也不缺少娛樂自己的手段,但這種慰藉和真正的男人相比,那又是完全的另一回事了。太子好說也是二十啷當歲的青年,生得眉目周正高大健壯,這幾個月因吃素,出外活動得又多,已是練出了一身的腱子肉,一挨到徐循身上,那種熱度和氣息,讓徐循都有點把持不住了。本來也沒想好要不要去推拒的手,可不就迷迷糊糊、半推半就地軟了下來?
這一陣子,太子估計也真的沒怎麽打野食,進來的時候粗魯得差點沒把徐循給弄疼了,他咬著徐循的耳朵,含混不清地說著些肉麻話,“想死你了。”、“總算能開戒了。”、“還是爹疼我。”——顯然,在父母不同的態度之間,太子是肯定選擇了父親這邊投靠的。
做都做了,也無所謂再矯情,徐循有點性急地對太子頤指氣使了起來。“這種時候提皇上做什麽……快、快些兒,大哥——”
許久沒有交公糧了,第一會合,太子很快就繳了械,倒是徐循還有點不足,卻也不好表示出來,好在太子畢竟是禁欲久了,這一陣子也是打熬得好筋骨,竟是迅速又精神了起來,這回要持久得多,把徐循鬧得告了饒方才滿意。
這陰陽融合,的確是很怡情的事兒,兩個人疊在一起喘著氣的時候,徐循連心情都好多了,好像打從殉葬以來,就在她心頭驅之不去的那片陰雲都有點散開了的感覺:雖然說也不是她自己要服侍太子的,但不可諱言,太子對她一直都挺不錯,兩人的這件事也比較和諧,反正,總比她聽說過的別人要強點,文皇帝那就不說了,就是如今的皇爺,她也偶然能從已經去世的琳美人口中聽到那麽一星半點的抱怨……她的命雖然不是特別好,但總是要比現在已經埋在地下的那些同齡姐妹的命更強得多了。
再看太子,神色也是要比前些日子都柔和得多了,望著她的眼神——徐循不知該怎麽說,但的確,是能令她感到自己是被愛惜,被體貼著的。被這樣的眼神望著,任誰心裏都不會太不高興的,徐循同他對視了一眼,自己先紅了臉,半是發嗔,半是撒嬌地道,“你瞧什麽呀,目不轉睛的……我臉上難道生了花?”
太子笑道,“沒有生花——我們小循,生得比花還好看。”
這話倒也不假,徐循能入選秀女,外貌底子肯定是很出色的,這些年居移氣、養移體,自然也被滋潤成了才貌兼備的美人兒,此時剛得了潤澤,眼角眉梢間寫滿了久曠後的滿足,太子怎麽不要多看幾眼?多說幾句肉麻話?
徐循雖然知道不能把男人的情話當真,但太子說得實在是太情真意切了,她也不免面上一紅,“貧嘴——”
男人女人之間的感情怎麽來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時代,以太子和徐循的身份,又沒有什麽患難可共,頂了天太子在父親和祖父那裏受點氣罷了,無非就是在共富貴之餘,你儂我儂兩情相悅蜜裏調油這樣逐漸建立起來的。太子心裏怎麽想徐循是不知道的,可這麽一番親昵以後,她確實是感覺到了許久未曾有過的安全感,仿佛在太子的臂彎裏,面前的問題根本全都不是問題了一樣。
其實要這樣想,那也是對的,她要面臨的無非就是一個殉葬問題,太子還喘著氣,還能把她抱在懷裏的時候,徐循肯定也不需要擔心這個問題不是?
只是想到這個問題,原本小別勝新婚的喜悅感,不免又悄悄地褪了色,徐循甚至因為自己剛才那種飄飄然的歡喜而有點鄙視自己,她也說不出為什麽,只覺得仿佛對太子那樣熱愛,就是輸給誰了一樣。太子都睡著了,她卻還是絲毫睡意也沒有,只是趴在他身邊,撐著腦袋,怔怔地望著他出神兒。
平心而論,大郎對她真是不錯了。平常人家,對正妻怕都未必有這麽體貼,這一年多以來,四時八節的新鮮供奉,都是遠超了她的份例的,而大郎對她的關心並不止於這些。每回和他見面的時候,徐循能從他的眼神、態度裏感覺到他對自己的感情。這份感情是做不了假的,太子也沒有必要作假。
在宮裏生活,雖然有時是累心,可嫁到誰家不是如此?除非是小門寡戶,不然,一大家子過活,有的是氣好受呢。起碼,在宮裏,她的生活還是很自由的,不必事事都要看別人的臉色……殉葬畢竟是將來的事了,完全因為這個影響現在的快樂生活,簡直是自尋煩惱。再說,因為這事影響她對大郎的感情,似乎也有些不對,這規矩又不是大郎給定的。等到他做皇帝的時候,說不定早都廢除了。
徐循胡思亂想了一會兒,望著太子安寧的側臉,心頭情緒起伏不定,一時也是難以自禁,說不出理由的,一時喜一時怒,一時覺得大郎對她的好,要懂得珍惜,一時又覺得對他有些恨意。卻是紛紛亂亂,連自己都理不出個頭緒來。
正這樣想著,忽然聽到了外頭有人走路的聲音。
徐循本來有些睡意的,此時也是不翼而飛——這都幾更天了,除了屋內伺候的宮人們以外,船上大部分人應該早都睡了吧。
身在皇家,就算沒有遭遇過刺客,在這種事上可能天然也會有一些比較機敏的反應。徐循也不是沒聽太子玩笑一樣地說過一些他遭遇過的刺殺,她屏著呼吸,側耳細聽了一會,直到辨認出了王瑾說話的聲音,才是松了一口氣。但卻又更為好奇了:有女眷侍寢的時候,中官不進裏屋是不成文的規矩,沒有什麽特別的事,王瑾應該是不會進到艙前的。
也就是這一會兒功夫,王瑾已經低聲叩起門來,屋內值夜的花兒本來就沒睡著,此時開門出去,片晌後回來傳話,神色也有些古怪和緊迫。“娘娘,王公公說……宮中有使節以急信來報,事大不敢擅專,請您把殿下喚醒呢。”
徐循現在也是清醒得不得了了,趕緊地推醒太子,讓他出去和王瑾見面,她在屋內卻是胡思亂想,又是興奮又是擔憂地等了起來。
過了好半日,太子才推門回了艙房,面上的表情卻是變幻莫測,好半天都沒說一句話,徐循也不敢多問,只在一邊幹等著,過了許久,太子才沈聲道。“是爹……心疾犯了,似乎是有些不好!”
皇帝的身子骨,一直也都是大家的一塊心病。一個人太胖了,身體自然便會出現很多問題。據說漢王、趙王的一大樂趣,就是期待兄長因為過胖而中風、發心疾等等。要知道,這幾年,皇帝都不能說是不良於行了,大部分時間都是要坐在椅子上由人擡著走……這發心疾也不能說是太讓人意外的消息,就是時機太有些不巧了,一時間,連徐循都是楞在了當地,不知該如何搭話才好。
過了一會兒,她才忖度著太子的神色,期期艾艾地道,“那……您還去南京嗎?”
太子本來也是有點失了魂的,坐在桌邊一語不發,眼圈兒竟是都有點發紅,徐循一句話,倒是促使他下了決定,“父親有疾,做兒子的怎麽都該在一邊伺候,不怕一萬,就怕萬一!”
他有些哽咽了。“阿翁也罷了,發生過的事終究不能挽回,若是爹彌留之際我也不在身邊伺候,那還說什麽以孝治天下?……我等天亮就快馬回去!”
出來也有十多天了,南京就在眼前,不過是一日的路程,太子居然是連個過場都不願走了。徐循不禁微微一皺眉,卻也沒多說什麽,想了想,只道,“若是輕車簡從快馬回去,在山東、河北境內,可都要小心註意!”
山東、河北,正是趙王和漢王的封地,又離京城比較近,便於探子傳遞消息。皇帝病重的消息,若是瞞得不好,恐怕幾個藩王還會早太子一步知道。
這並不是什麽很彎彎繞繞的事兒,靜下心來想,不難想得到的。可問題就是在這樣緊張的氛圍裏,有多少人能‘每逢大事有靜氣’?就連太子,在皇帝的病情跟前,都不免有些亂了方寸。
太子神色一動,看著徐循的眼神一時又有所不同,畢竟是多了幾分欣賞,他頷首道,“你說的是,不過,這險也不能不冒!”
否則,君主病重,儲君在外。又是剛剛交接皇權沒有多久的時候,兩個有明顯反心的藩王在京畿蠢蠢欲動……會出什麽亂子,還真不好說呢!
沒有過多的兒女情長,徐循忙忙地為太子準備了簡單的行囊,天方破曉時,船只便停泊在了瓜洲港口,太子和王瑾並兩位伴當急匆匆地去驛站征了馬,一路快馬加鞭地向京城趕了回去。而徐循等人,卻是繼續順流而下,往南京去了——這掩飾太子行蹤的任務,順理成章地也就交到了徐才人頭上。
☆、定計
太子這次回南京,是有任務在身的,雖然明面上的任務,只是去祭奠太祖的陵寢,但明眼人誰不知道這是在給遷都造勢,畢竟,把都城定在南京的可也是高皇帝。
既然是祭奠,那肯定要挑選黃道吉日,這份工作,北京衙門是留給了南京的欽天監來做——國朝在過去幾年裏倒是發展出了一套人事制度,就是行在一套人事班子,京城一套人事班子。所以欽天監人員那都是現成的,太子什麽時候到了,他們和南京禮部一起定一個合適的黃道吉日,也就成了。在北京就定下日子,若是路上耽擱了,倒為不美。
本來只是皇帝體貼太子的尋常安排,現在卻成了徐循的救命稻草。也所以,徐循本人現在正糾結了太子留下的中官們,大家一起苦著臉狂翻萬年歷。
天文、地理,這都是很犯忌諱的學問,除了有些地位的讀書人,否則一般人是不會懂得怎麽測算黃道吉日的,拿本歷書來看看那也就夠了。但是欽天監定祭拜的日子,肯定不是只拿歷書來翻,怎麽都得測算一番,至於怎麽測算徐循就完全不知道了。她只能肯定一點,欽天監測出來的日子應該不會和歷書沖突,歷書說不能祭祀,那就應該不會安排在這天。
別說掌管後宮需要做算數,這管宮務現在還要懂天文了呢,徐循一邊在自己簡要做的月歷上標著不能祭祀的日子,一邊在心裏唉聲嘆氣,面上卻還得不露聲色,免得把本來就夠浮動的氣氛弄得更緊張了。太子不但走了,而且為了安全,還把本身就是武林好手的王瑾給帶走了,少了這個大伴,比少了太子還糟糕呢,船上幾乎是沒了主心骨兒。徐循就算是再不願意出頭,這時候肯定也得把幾艘船上的人事給協調起來。
別說,她還真沒怎麽和中官接觸過呢——那種擡水擡柴火的雜役中人,徐循宮裏肯定也是有配備的,女人做不了太多力氣活嘛。但這些人根本不可能和她搭上什麽話頭,能和幾個嬤嬤說話都得私底下樂半天了。至於太子身邊那種讀書識字的真正中官,可是很寶貴的人力資源——你說吧,混江湖混到要靠自宮來吃飯的,能有幾個厲害人物?識字的都不多,宮裏又沒有系統的教育制度,全憑本人的悟性和師傅、養父的本事,真正聰明又有毅力的才能知書達理,所以會讀書那都是很高級的人才了,徐循宮裏根本都分不到這種人才,就是分來了她也只能浪費,她那又沒有多少事需要這種人去做。
太子身邊的這群中官們,也就是這幾年她才和王瑾、馬十、金英等人打過些照面,說過些話,通過孫嬤嬤和王瑾也有了關系在,但要說當門對面地商議正事這還是頭一次。徐循也算是見識到了他們的本領,就這四五個人,她把自己的打算一說,頓時就都領會了意圖,不言聲地在月歷上勾勒了起來,一會兒,就把整張月歷都打滿了圈圈叉叉。
王瑾不在,範弘、金英都沒跟出來,馬十算是這裏留下的管事人了,他指著這張紙給徐循解說,“您瞧今兒是甲辰日——”
看了徐循一眼,他把話給改了,“今兒是五號……”
甲辰日、寅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花花轎子人擡人,面子都是互相給的。現在在宮裏,皇後似乎天然就輸了郭貴妃一點面子,若是東宮這裏再恃寵而驕,不把她的吩咐當回事,皇後權威何在,怎麽打理宮務呢?不說別的,就為了這個,東宮也得把這件事重視起來。太子嬪終究是沒了話,怏怏地認可了太子妃的態度。三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情緒都不是很高漲。
貴妃這個位分,在楊貴妃以後,似乎就天然出於眾妃之上,國朝也不例外,高皇帝的成穆貴妃,文皇帝的昭獻貴妃,都是罕見地享受了庶母的待遇。不過,這兩個貴妃可都沒有兒女,而郭貴妃卻是連生了三子,她的長子,到現在都有十五六歲了。雖然因為避諱的關系,平時誰也見不著他,但聽說也是十分聰明伶俐,很討皇上喜歡的。
有些事,禁不起細想啊……
徐循回到自己殿裏,想想也是嘆了口氣,同李嬤嬤感慨道,“怪道都說妻不如妾呢,大婦難為,不論是皇後娘娘還是胡姐姐,心裏都得裝了多少事啊。”
皇後娘娘那說的是郭貴妃的事,太子妃娘娘說的是什麽就不清楚了,李嬤嬤嘿了一聲,“今日在永寧殿裏,那一位給氣受了?”
慈慶宮其實還不如重華宮大,各妃嬪也沒有偏宮住,都是住的殿,太子嬪住的正是永寧殿。
“畢竟都是穿過太子妃冠服的人了,這又是在宮裏坐轎,又是明著回嘴挑刺的……著實也是做得過分了點,胡姐姐多麽大度的人,到末了都有點笑不出來。”徐循搖了搖頭,“我趕緊著把話題給岔開了。”
李嬤嬤和趙嬤嬤對視一眼,都是搖頭咂嘴,嘖嘖地嘆息,“這宮裏現在也真說不上是有規矩還是沒規矩了。”
趙嬤嬤說得更透了點,“一朝天子一朝臣啊,太子嬪的好日子可不就眼看著來了?現在怕都還是好的,再往後等她瞧明白了,膽子也大了,還指不定要怎麽爬到太子妃頭上拉屎——”
徐循看了她一眼,趙嬤嬤竟不敢往下說:幾年前,還是她教導著徐循為人的進退道理,可如今,這個太子才人一眼掃過來,趙嬤嬤心裏都有點發毛……自己剛才,是有點過分了,雖然是私室密談,可這話對太子妃,的確是有失恭敬。
徐循卻沒有追究趙嬤嬤的失言之罪,她自己也嘆了口氣,“再怎麽樣,那也是正妻,大面上也得過得去吧……再說,大哥在嫡庶上還是能分得清楚的,只是日後,孫姐姐不必和從前那麽小心了是真的。”
皇爺去世,對太子嬪的確是重大利好。今日郭貴妃所受的破格待遇,日後指不定原原本本也要在她這個被預定了的孫貴妃身上重演一遍的。徐循還好,這句話說了也就是說了,李嬤嬤和趙嬤嬤心裏卻到底有點酸楚,李嬤嬤撇了撇嘴,“身子不好,這都是空的。就那個弱不禁風的樣子,還指不定怎麽樣呢。貴人也不必多想了,您這幾個月要休息,正好也趕上了大行皇帝的孝。等出了孝,您也就安養好了,以您的身子骨和寵愛,日後要什麽沒有?孩子都有過了,可見您也不是沒這個緣分。”
這話倒的確說到了徐循心底:孩子雖沒了,但卻起碼證明了一點,她徐循並不是不會生。再想到貴太妃曾和她說過的那個判詞,她心裏也是模模糊糊有幾分向往。孫玉女的病,要養好看來也難,沒有孩子,一切終究都只是鏡花水月,不論殉葬的事什麽時候被廢,她都得做好準備,先把身體給安養好了,子息緣分才能跟著來不是?
徐才人握了握拳頭,在心底給自己鼓了鼓勁兒,面上卻沒有對李嬤嬤的話做出什麽回應:不是剛入宮什麽也不懂的時候了,有些事大家心裏明白就好,也不必說得那麽穿……
且不說太子宮各妃嬪們的心思,只說新科太子爺吧。好容易從熱孝和政務的漩渦中稍稍掙出了一點空閑,正想和嬌妻美妾們多多聯系一下感情時,太子爺卻愕然發現——慈慶宮裏所有宮殿的大門,都對他牢牢地關死了。
☆、下棋
太子妃是個謹守禮儀的,身邊跟從的侍女們也多,太子自然不會找她去暗中挑戰一把禁忌。孫玉女身子骨弱,生個孩子生到現在都還是嬌怯怯的。何仙仙和徐循之間,徐循因為剛流產,雖然休息了幾個月,但太子心裏還存了一份忌諱,遂直接去找何仙仙。何才人覺悟高啊,把太子妃的命令一轉達,請太子去尋太子妃說話,便端出一盤瓜子來問太子磕不磕。
守孝期間,那些伺候臨幸的中官等肯定是都改了差事的,太子這一陣子又少進內宮去看望母親,忽然知道此事,也有點當頭一棒的感覺。尋思了半晌,欲去尋孫玉女說話,走在路上聞見藥香,也就沒停下來,順著這條甬道走到了徐循居住的清涼殿裏。
徐循的身子骨雖然是大好了,但守孝期間也沒有游樂的機會,東西苑再好都不能去游幸的,剛過去的那個年,宮裏也是冷冷清清的,都沒有聚在一起吃飯。她得了閑便在屋裏讀經祈福,太子來的時候正念《無量壽經》呢,這倒是把太子的迷思給勾起來了。“這本經書,還是文皇帝賞給你的吧。”
“正是,守孝無事,又怕做針線壞了眼睛,多背點經、看點書也是好的。”徐循含笑說,“等宮裏的廟建起來了,還能時常去上香呢。”
這禮敬佛祖也要分人,大臣對佛祖的信仰太虔誠不是什麽好事,但妃嬪信佛,卻可修身養性、陶冶情操。再加上人走茶涼,現在宮裏還惦記著文皇帝情分,讀《無量壽經》的人,肯定也不多了。太子可以保證,徐循那就是東宮的獨一份兒,他心底一下暖洋洋的——畢竟是親爺爺,從小帶到大,寵縱異於眾人,雖然也有矛盾,但比起別人,他和文皇帝的感情肯定要更深一些的。
再想到徐循從前多次勸誡他別和文皇帝置氣的情景,他的眼神越發柔和了,和徐循說了些家長裏短的事,便道,“在宮裏守孝,也是無聊,得了閑可去兩苑閑走走,只要不是騎馬打球,也沒有人會多說什麽的。”
徐循忙道,“這卻不能呢!”
太子有點不高興了,“熱孝一過,諸兄弟哪個不是各尋由頭出城去散悶的?就他們行,我們不行?”
多年來的規矩,皇帝的兒子,一般都是即位封王,但並不就藩,等到新帝上位以後,再開修王府的。太子那七八個弟弟,現在都在宮裏住呢,兄弟感情也算得上融洽。
徐循多少也算是知道點因由,話不敢說得很明,囁嚅了幾句,只好推到皇後身上,道,“這是娘娘的嚴令,依我看,咱們既然是東宮,那就和諸王不同,有些禁,別人犯了沒什麽,我們可不能犯。”
提到皇後,太子眼神一閃,徐循見了,不免在心底關心起他近日入宮請安的次數來。不過,她素來不在這些上頭留心,就是要整理,也沒有這個記性。
但太子畢竟是不再問了,也不知是認可了徐循的理由,還是到底有些心虛,他半點太子樣子沒有,癱在當地微微皺著眉頭,沈思了一會兒,才道,“果然,這太子難為,不順心的事,真是一樁接著一樁。”
徐循自然要洗耳恭聽,鼓勵太子說下去,太子看她一眼,倒也沒瞞著,“就是遷都的事唄!都遷來幾年了,萬事好好的,北方防務,也是提高得立竿見影,現在又要往回遷!除了照顧爹的性子以外,有什麽好處麽?”
太子久住南京,對南京的氣候比較適應,也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兒。不獨他,二十多年了,那些皇親國戚哪個不是如此?就是大臣,也多有嫌棄北方貧瘠的,這件朝野間的大事,徐循也一直是知道始末的,只是不料太子居然這麽有看法而已。
入宮這些年,東宮所受的委屈,徐循一直都是看在眼裏的,現在太子居然在這麽重要的事上要和他爹對著幹,徐循的眉毛立刻就擰了起來。太子看了也有點興趣,“有話就說吧,難道你屋裏還會有錦衣衛、東廠一流的人物?”
徐循也就放膽直言了,“我記得從前文皇帝時候,為了這個遷都,死了好些人吧?這麽大的事,皇爺肯定有他的考慮,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您雖然是儲君,可也還有個儲字不是?皇爺下發的詔令裏,讓你管了庶務,可沒讓你管國事……”
這話說得有點明白粗俗了,太子的臉色頓時一變,他輕輕地拍了拍桌子,徐循便忙在炕邊跪下了,“賤妾妄言了,請殿下恕罪。”
這幾個月,太子的確是忙得不能著家,很多事,未免減了幾分思量,現在聽徐循一說,仿佛有一柄刀戳進心口似的,不但痛楚,而且還帶來了驚人的涼意。他的眉頭,禁不住一下就擰了起來。
思忖了一會,再開口時,卻是從風馬牛不相及的地方開口,“這份詔令,誰告訴你的?難道你也能讀到不成?”
徐循沒有瞞著太子,“是去坤寧宮請安的時候,聽了一嘴巴皇後娘娘和太子妃娘娘的抱怨。”
後宮雖然不能幹政,可張皇後卻是例外。皇爺體胖,有時候力氣不繼,國事也有托付給皇後和太子的,雖說看似是重用外戚,但這裏面的彎彎繞繞,不是局中人也琢磨不出來。
太子聽了皇後這句話,眉頭越發擰深了,出了半日的神,才問道,“還有什麽事,是我應該知道,又沒有知道的?”
徐循眨了眨眼睛,一時沒答話,太子看了,倒笑起來——徐循要答得順暢,那才真的需要提防了。
他修改了自己的問題,“最近宮裏都發生了什麽事?”
徐循這才掰著手指,一件件地把宮裏的事告訴給了太子知道,太子聽得也很用心、很淡定,看來,是完全不為宮裏的瑣事所動。就是聽說了封爵的差別,也不過是不以為然地挑了挑眉毛,笑道,“順水的人情而已,若非永嘉祖姑姑一直給兒子爭位,也用不著耽擱這麽久。”
畢竟,貴妃的家裏人封爵還是很罕見的,皇帝若是新設爵位,免不得要受禦史的參了。甚至在內閣那邊被冷遇了也不是不可能的事——這是要給後代開壞頭啊。至於覆爵,那畢竟是巧合了,後人要援例都難的。
“可皇後娘娘未必如此想……”徐循是站在皇後娘娘這邊的,兩個人鬥了幾句嘴,太子投降了,“既然如此,那我明日就進宮給母後請安吧。”
自從太子妃把他服藥的事捅到了皇後跟前——且還是不明不白地知道了此事,太子在太子妃那裏可是沒有服藥的習慣。太子和太子妃說話,就平白多了幾分不自在,至於太子嬪,身子弱、心思重,雖然腦子好使,但架不住動不動就要躺在床上不能起來。太子也不好去分她的心思,現在和徐循說了幾句心底話,倒覺得寧洽得很——徐循雖然依舊還是笨笨的,可卻並不能說是不機靈。他的心思,就隨著徐循說的話,游蕩到了朝政上,好半晌才回過神來,想到了自己過清涼殿的原意。
既然皇後都發話了,幾個妃嬪肯定不敢違逆她的命令,太子打量了徐循幾眼,還沒說話呢,徐循已經道,“您身邊的青兒、紫兒,也都被我們吩咐過了。”
連這條路都給堵死了,看來,這個守孝,是真的要逐條逐條地對應著《禮記》來。太子沈了臉思忖了一番,方才悻悻然道,“罷了,那就聽娘的吩咐吧。”
終究是難得回妻妾堆裏一趟,也不願意就走,擺開了棋盤要和徐循下棋,雖然沒彩頭,但卻也很容讓徐循。一下棋就下了一個多時辰,下得徐循趕他了,“不知道的人,還以為咱們在屋裏都做了什麽呢。傳出去被皇後娘娘知道了,又生誤會。您倒好,我可要難做人了。”
太子也是無奈,只好回身出去了,好在他帶來的下人也不少,兩人做了什麽外邊人也知道個大概,此時走,當不必畏懼謠言。徐循親自將他送到門口,想了想,笑道,“以後您要再想下棋,便來找我吧,做別的事,那可不成。”
這番話,看來是很義正言辭的拒絕了,太子聽了,也是正正經經地點了點頭,眼底閃爍著的一點笑意,只有徐循能看得清楚。
說是守孝,也不至於就男女隔絕了,太子還是經常進來陪幾個妻妾說說話,也看看他的三個女兒,在徐循那裏,最多盤桓一個時辰,便告辭出來,且夜間必定獨眠。這種守禮的行事,博得了宮內宮外一致的讚揚,倒是把他的幾個弟弟,襯得有點跳脫不堪了。
不知不覺間,幾個月便過去了,這幾個月裏,孫玉女能起床行走了,看似已經是恢覆了不少健康。何仙仙和太子妃的病也都有了不同情況的好讚,一眨眼便到了春暖花開時候,這時,朝廷裏也定下了一件大事——
皇爺終於下定決心,要把都城遷回南京了,而且他還打算把這件事交給太子來做。
作者有話要說:大膽的小循!
☆、驚變
遷都是樁大事,下詔以後,可以預料到的就是一系列的搬遷活動了。各種衙門當然不能沒頭沒腦地就這麽過去,太子回去,和從前他還是太孫時候一樣,也是要監督人員檢修原來的南京皇宮和六部衙門的。不過,因為遷到北京來還沒有多久,南京那邊也還留有人口,工作量比起幾年前應該是要小得多了。
距離文皇帝去世已經有九個月了,徐循也收到了一點風聲,好像二十四衙門已經開始操辦選秀的事了,只是辦得比較低調而已——說起來,這一宮縞素的時候,若是大張旗鼓地選秀,的確也是讓人覺得怪怪的。皇帝和皇後心思不同的事,也是越來越明顯:雖說天子守孝以日代月,但還有個心喪三年的說法呢,先帝去世還沒有幾個月,就張羅著要選秀,這肯定是皇帝的主意了。皇後本人,對兒子的要求都那麽嚴格了,難道還能特別對丈夫網開一面地讓他去納新?只是三從四德,皇帝既然打定了主意,她也不便多說什麽罷了……
也是因此,當她收到通知,得知自己有份隨行的時候,也不是很詫異了。——這個命令,是皇帝本人下的,兒子要在他的命令下出公差去了,豈能少了人照料?雖然最近,皇帝經常管教太子,但畢竟父子情分擺在這裏,太子的待遇在諸子之間,也還是出類拔萃的。
既然要人隨行,而太子嬪身子骨又弱,徐循身為太子宮裏最健康的那個妃嬪,又有隨行到北京的殊榮,得到欽點也是不足為奇了。幾個嬤嬤也都是駕輕就熟地給她準備行囊——因是回南,又是夏天,還在守孝,東西也帶得不多。倒是太子,開始辦差以後,身上就不穿白孝服了,只以深色素服為主,他的衣服還比徐循要多些。
既然要走,怎麽都要去給皇後請安的,徐循過去的時候也有點尷尬,倒是張皇後表現很淡定,還囑咐徐循道,“你身上還帶著孝呢,荒唐也別過分了,還是要以照料大郎起居為主。”
這番話說得輕巧,徐循聽得卻是冷汗潺潺——那到底是荒唐還是不荒唐?萬一荒唐出個孩子來算誰的?
反正上司是已經發話了,接下來該怎樣做,皇後也不可能吩咐得太仔細,就得看徐循自己參詳了。終究這幾個月內,太孫也不可能完全禁欲,下棋用的是手上功夫,徐循三兩次裏也有那麽一次,手指中捏著的不是棋子,而是別物。——不過不管怎樣講,這最後一步她還是始終未給太子突破的,相信餘下三個姐妹裏,除了太子妃應該是真的完全沒和太子那什麽以外,其餘兩人,即使有點小動作,應該也是和她一樣,還守住了最後的防線的。
現在,皇帝也把自己的態度表示出來了,皇後娘娘也松了口,徐循該怎麽做似乎也很明顯了。只是這麽做,終究要冒點風險,起碼若是荒唐出了個孩子,這孩子頭上一輩子都有烏雲了,光是走在那裏,就是太子孝期行房的證據……
也所以,當太子在船上把徐循給摁倒的時候,徐才人是有點糾結的,到底該不該放縱太子做到最後一步呢?這事的風險和收益實在是有點太難預估了。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徐循今年也是二十剛出頭的年紀,正是花樣妙齡,身子也是慢慢地成熟了起來,雖說這幾個月間她也不缺少娛樂自己的手段,但這種慰藉和真正的男人相比,那又是完全的另一回事了。太子好說也是二十啷當歲的青年,生得眉目周正高大健壯,這幾個月因吃素,出外活動得又多,已是練出了一身的腱子肉,一挨到徐循身上,那種熱度和氣息,讓徐循都有點把持不住了。本來也沒想好要不要去推拒的手,可不就迷迷糊糊、半推半就地軟了下來?
這一陣子,太子估計也真的沒怎麽打野食,進來的時候粗魯得差點沒把徐循給弄疼了,他咬著徐循的耳朵,含混不清地說著些肉麻話,“想死你了。”、“總算能開戒了。”、“還是爹疼我。”——顯然,在父母不同的態度之間,太子是肯定選擇了父親這邊投靠的。
做都做了,也無所謂再矯情,徐循有點性急地對太子頤指氣使了起來。“這種時候提皇上做什麽……快、快些兒,大哥——”
許久沒有交公糧了,第一會合,太子很快就繳了械,倒是徐循還有點不足,卻也不好表示出來,好在太子畢竟是禁欲久了,這一陣子也是打熬得好筋骨,竟是迅速又精神了起來,這回要持久得多,把徐循鬧得告了饒方才滿意。
這陰陽融合,的確是很怡情的事兒,兩個人疊在一起喘著氣的時候,徐循連心情都好多了,好像打從殉葬以來,就在她心頭驅之不去的那片陰雲都有點散開了的感覺:雖然說也不是她自己要服侍太子的,但不可諱言,太子對她一直都挺不錯,兩人的這件事也比較和諧,反正,總比她聽說過的別人要強點,文皇帝那就不說了,就是如今的皇爺,她也偶然能從已經去世的琳美人口中聽到那麽一星半點的抱怨……她的命雖然不是特別好,但總是要比現在已經埋在地下的那些同齡姐妹的命更強得多了。
再看太子,神色也是要比前些日子都柔和得多了,望著她的眼神——徐循不知該怎麽說,但的確,是能令她感到自己是被愛惜,被體貼著的。被這樣的眼神望著,任誰心裏都不會太不高興的,徐循同他對視了一眼,自己先紅了臉,半是發嗔,半是撒嬌地道,“你瞧什麽呀,目不轉睛的……我臉上難道生了花?”
太子笑道,“沒有生花——我們小循,生得比花還好看。”
這話倒也不假,徐循能入選秀女,外貌底子肯定是很出色的,這些年居移氣、養移體,自然也被滋潤成了才貌兼備的美人兒,此時剛得了潤澤,眼角眉梢間寫滿了久曠後的滿足,太子怎麽不要多看幾眼?多說幾句肉麻話?
徐循雖然知道不能把男人的情話當真,但太子說得實在是太情真意切了,她也不免面上一紅,“貧嘴——”
男人女人之間的感情怎麽來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時代,以太子和徐循的身份,又沒有什麽患難可共,頂了天太子在父親和祖父那裏受點氣罷了,無非就是在共富貴之餘,你儂我儂兩情相悅蜜裏調油這樣逐漸建立起來的。太子心裏怎麽想徐循是不知道的,可這麽一番親昵以後,她確實是感覺到了許久未曾有過的安全感,仿佛在太子的臂彎裏,面前的問題根本全都不是問題了一樣。
其實要這樣想,那也是對的,她要面臨的無非就是一個殉葬問題,太子還喘著氣,還能把她抱在懷裏的時候,徐循肯定也不需要擔心這個問題不是?
只是想到這個問題,原本小別勝新婚的喜悅感,不免又悄悄地褪了色,徐循甚至因為自己剛才那種飄飄然的歡喜而有點鄙視自己,她也說不出為什麽,只覺得仿佛對太子那樣熱愛,就是輸給誰了一樣。太子都睡著了,她卻還是絲毫睡意也沒有,只是趴在他身邊,撐著腦袋,怔怔地望著他出神兒。
平心而論,大郎對她真是不錯了。平常人家,對正妻怕都未必有這麽體貼,這一年多以來,四時八節的新鮮供奉,都是遠超了她的份例的,而大郎對她的關心並不止於這些。每回和他見面的時候,徐循能從他的眼神、態度裏感覺到他對自己的感情。這份感情是做不了假的,太子也沒有必要作假。
在宮裏生活,雖然有時是累心,可嫁到誰家不是如此?除非是小門寡戶,不然,一大家子過活,有的是氣好受呢。起碼,在宮裏,她的生活還是很自由的,不必事事都要看別人的臉色……殉葬畢竟是將來的事了,完全因為這個影響現在的快樂生活,簡直是自尋煩惱。再說,因為這事影響她對大郎的感情,似乎也有些不對,這規矩又不是大郎給定的。等到他做皇帝的時候,說不定早都廢除了。
徐循胡思亂想了一會兒,望著太子安寧的側臉,心頭情緒起伏不定,一時也是難以自禁,說不出理由的,一時喜一時怒,一時覺得大郎對她的好,要懂得珍惜,一時又覺得對他有些恨意。卻是紛紛亂亂,連自己都理不出個頭緒來。
正這樣想著,忽然聽到了外頭有人走路的聲音。
徐循本來有些睡意的,此時也是不翼而飛——這都幾更天了,除了屋內伺候的宮人們以外,船上大部分人應該早都睡了吧。
身在皇家,就算沒有遭遇過刺客,在這種事上可能天然也會有一些比較機敏的反應。徐循也不是沒聽太子玩笑一樣地說過一些他遭遇過的刺殺,她屏著呼吸,側耳細聽了一會,直到辨認出了王瑾說話的聲音,才是松了一口氣。但卻又更為好奇了:有女眷侍寢的時候,中官不進裏屋是不成文的規矩,沒有什麽特別的事,王瑾應該是不會進到艙前的。
也就是這一會兒功夫,王瑾已經低聲叩起門來,屋內值夜的花兒本來就沒睡著,此時開門出去,片晌後回來傳話,神色也有些古怪和緊迫。“娘娘,王公公說……宮中有使節以急信來報,事大不敢擅專,請您把殿下喚醒呢。”
徐循現在也是清醒得不得了了,趕緊地推醒太子,讓他出去和王瑾見面,她在屋內卻是胡思亂想,又是興奮又是擔憂地等了起來。
過了好半日,太子才推門回了艙房,面上的表情卻是變幻莫測,好半天都沒說一句話,徐循也不敢多問,只在一邊幹等著,過了許久,太子才沈聲道。“是爹……心疾犯了,似乎是有些不好!”
皇帝的身子骨,一直也都是大家的一塊心病。一個人太胖了,身體自然便會出現很多問題。據說漢王、趙王的一大樂趣,就是期待兄長因為過胖而中風、發心疾等等。要知道,這幾年,皇帝都不能說是不良於行了,大部分時間都是要坐在椅子上由人擡著走……這發心疾也不能說是太讓人意外的消息,就是時機太有些不巧了,一時間,連徐循都是楞在了當地,不知該如何搭話才好。
過了一會兒,她才忖度著太子的神色,期期艾艾地道,“那……您還去南京嗎?”
太子本來也是有點失了魂的,坐在桌邊一語不發,眼圈兒竟是都有點發紅,徐循一句話,倒是促使他下了決定,“父親有疾,做兒子的怎麽都該在一邊伺候,不怕一萬,就怕萬一!”
他有些哽咽了。“阿翁也罷了,發生過的事終究不能挽回,若是爹彌留之際我也不在身邊伺候,那還說什麽以孝治天下?……我等天亮就快馬回去!”
出來也有十多天了,南京就在眼前,不過是一日的路程,太子居然是連個過場都不願走了。徐循不禁微微一皺眉,卻也沒多說什麽,想了想,只道,“若是輕車簡從快馬回去,在山東、河北境內,可都要小心註意!”
山東、河北,正是趙王和漢王的封地,又離京城比較近,便於探子傳遞消息。皇帝病重的消息,若是瞞得不好,恐怕幾個藩王還會早太子一步知道。
這並不是什麽很彎彎繞繞的事兒,靜下心來想,不難想得到的。可問題就是在這樣緊張的氛圍裏,有多少人能‘每逢大事有靜氣’?就連太子,在皇帝的病情跟前,都不免有些亂了方寸。
太子神色一動,看著徐循的眼神一時又有所不同,畢竟是多了幾分欣賞,他頷首道,“你說的是,不過,這險也不能不冒!”
否則,君主病重,儲君在外。又是剛剛交接皇權沒有多久的時候,兩個有明顯反心的藩王在京畿蠢蠢欲動……會出什麽亂子,還真不好說呢!
沒有過多的兒女情長,徐循忙忙地為太子準備了簡單的行囊,天方破曉時,船只便停泊在了瓜洲港口,太子和王瑾並兩位伴當急匆匆地去驛站征了馬,一路快馬加鞭地向京城趕了回去。而徐循等人,卻是繼續順流而下,往南京去了——這掩飾太子行蹤的任務,順理成章地也就交到了徐才人頭上。
☆、定計
太子這次回南京,是有任務在身的,雖然明面上的任務,只是去祭奠太祖的陵寢,但明眼人誰不知道這是在給遷都造勢,畢竟,把都城定在南京的可也是高皇帝。
既然是祭奠,那肯定要挑選黃道吉日,這份工作,北京衙門是留給了南京的欽天監來做——國朝在過去幾年裏倒是發展出了一套人事制度,就是行在一套人事班子,京城一套人事班子。所以欽天監人員那都是現成的,太子什麽時候到了,他們和南京禮部一起定一個合適的黃道吉日,也就成了。在北京就定下日子,若是路上耽擱了,倒為不美。
本來只是皇帝體貼太子的尋常安排,現在卻成了徐循的救命稻草。也所以,徐循本人現在正糾結了太子留下的中官們,大家一起苦著臉狂翻萬年歷。
天文、地理,這都是很犯忌諱的學問,除了有些地位的讀書人,否則一般人是不會懂得怎麽測算黃道吉日的,拿本歷書來看看那也就夠了。但是欽天監定祭拜的日子,肯定不是只拿歷書來翻,怎麽都得測算一番,至於怎麽測算徐循就完全不知道了。她只能肯定一點,欽天監測出來的日子應該不會和歷書沖突,歷書說不能祭祀,那就應該不會安排在這天。
別說掌管後宮需要做算數,這管宮務現在還要懂天文了呢,徐循一邊在自己簡要做的月歷上標著不能祭祀的日子,一邊在心裏唉聲嘆氣,面上卻還得不露聲色,免得把本來就夠浮動的氣氛弄得更緊張了。太子不但走了,而且為了安全,還把本身就是武林好手的王瑾給帶走了,少了這個大伴,比少了太子還糟糕呢,船上幾乎是沒了主心骨兒。徐循就算是再不願意出頭,這時候肯定也得把幾艘船上的人事給協調起來。
別說,她還真沒怎麽和中官接觸過呢——那種擡水擡柴火的雜役中人,徐循宮裏肯定也是有配備的,女人做不了太多力氣活嘛。但這些人根本不可能和她搭上什麽話頭,能和幾個嬤嬤說話都得私底下樂半天了。至於太子身邊那種讀書識字的真正中官,可是很寶貴的人力資源——你說吧,混江湖混到要靠自宮來吃飯的,能有幾個厲害人物?識字的都不多,宮裏又沒有系統的教育制度,全憑本人的悟性和師傅、養父的本事,真正聰明又有毅力的才能知書達理,所以會讀書那都是很高級的人才了,徐循宮裏根本都分不到這種人才,就是分來了她也只能浪費,她那又沒有多少事需要這種人去做。
太子身邊的這群中官們,也就是這幾年她才和王瑾、馬十、金英等人打過些照面,說過些話,通過孫嬤嬤和王瑾也有了關系在,但要說當門對面地商議正事這還是頭一次。徐循也算是見識到了他們的本領,就這四五個人,她把自己的打算一說,頓時就都領會了意圖,不言聲地在月歷上勾勒了起來,一會兒,就把整張月歷都打滿了圈圈叉叉。
王瑾不在,範弘、金英都沒跟出來,馬十算是這裏留下的管事人了,他指著這張紙給徐循解說,“您瞧今兒是甲辰日——”
看了徐循一眼,他把話給改了,“今兒是五號……”
甲辰日、寅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